增发万亿国债 如何使用?将产生哪些影响?有何深意?
近日,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的消息引发关注。增发国债后,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
为何中央要在此时增发国债,调高赤字?新增的国债如何使用,又将产生哪些影响?在当前经济形势之下,增发国债和调整预算对未来经济有哪些积极意义?来关注万亿国债增发背后的深意。
增发国债
将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重。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出“加快恢复重建”“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些重点工作离不开“真金白银”的保障,这1万亿就用在这里。
资金用途具体包括八项: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
由中央还本付息
据财政部介绍,此次增发的1万亿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通俗地讲,就是国家借钱给地方花,最后由国家还钱还息。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萨:本次增发的1万亿特别国债是财政政策跨年发力的一个主要表现。之所以选择此时增发国债,目的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82.9亿元。叠加今年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及“三保”压力较大,土地收入持续降低,难有余力应对预料之外的自然因素,增发国债确有需求。
而且,增发国债有利于弥补今年以来财政支持基建力度的不足,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稳预期作用。进一步提升微观主体信心,稳定预期。
同时,此次国债将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国务院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复的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以及地方重点规划中明确的项目,把国债资金用在刀刃上。能够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实际需求,避免超标准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
相关部门建立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
为了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本次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按项目管理,就是要“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已与相关部门建立了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确保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 一级巡视员 邱天朝:目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们已经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形成了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已经达成了一致,马上就会开展联合办公,加强项目的审核工作。
负责人表示,将抓紧组织各地方,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梳理报送一批符合投向领域、前期工作成熟、经济社会效益较好的项目;抓紧组织开展项目筛选审核,尽快选定项目并下达项目清单和安排金额。此外,要加快推进项目实施,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地方加大项目推进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 罗国三:实际上我们从9月份就开始布置相关的工作,已经请地方申报了一批项目。经过筛选,有一批项目是基本符合条件,现在地方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达到资金到达就能够开工,能够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新增国债将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此次国债资金选择了补短板、惠民生的领域,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并且全部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的偿还负担。国债资金将分两年使用,今年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这将对灾区重建和经济复苏产生哪些影响?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萨:首先,国债资金方向集中在与水利建设相关排水、防洪工程以及农田建设。而且此次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必将直接拉动当地基建投资增长,助力灾区重建和经济复苏。
其次,增发的国债不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客观上也能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有利于增加地方可支配财政资金,优化地方债务结构,有利于地方政府在今年底、明年初拿出更多财政资源稳增长,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同时,发行分两年使用的资金安排,为明年新增债务规模留出了充足空间。在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方面,国家发改委也将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地方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能在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助力明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财政部、商务部、央行、发改委、证监会等多家部门接连发布促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包括促消费、支持民营经济、降税、降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认房不认贷等。前不久发布的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为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也表明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态势。
而在增发1万亿元国债之后,2023年中央预算也作出相应调整。据了解,2023年中央本级支出不变,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比年初预算增加5000亿元。财政赤字也相应增加,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加大逆周期资金调节
稳定经济增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萨:我国历史上共三次在年内追加赤字,审批节点均为当年下半年的人大常委会议,在预算调整后都进行了长期建设国债的增发。通过加大逆周期资金调节,都对当时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性。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下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等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中国政府法定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控制在50%左右,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适当增加政府债务也能保证风险总体可控。
从技术上看,增发政府债务既可以通过增发地方一般债和专项债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特别国债方式发行。其中通过增发地方专项债或特别国债的方式均不计入财政赤字率预算,且在操作上更加便利。但此次中央仍然选择通过提高赤字的方式发行,打破了3%赤字率红线的传统预期,通过发行国债更好降低债务成本,更好平衡了当期与长远的关系。
同时,为促进资金使用精准有效,本次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按项目管理,发行后将对经济起到较强拉动作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