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增益世界——读懂中国经济的“大逻辑”
年终岁尾,中国外贸顶住压力,尤其是来自海外多重重压,持续回稳向好,这一成绩实属不易。这得益于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最根本的还是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不断涌现的发展新动能所造就的新优势。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排名第12位,其中6个指标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拥有24个全球顶级科技集群,在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排名中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多项数据都表明,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正在持续提升。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正从过去依赖资源和传统产业的增长模式,向更加创新、智能、可持续和服务导向的模式过渡。在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部分国家热衷于搞“脱钩断链”、筑“小院高墙”,使世界经济和贸易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新形势下中国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3年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拉开帷幕,这是参观者在达闼展位与柔美人形智能服务机器人互动。新华社发(李心怡 摄)
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凸显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夯实创新基础,大力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大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以增量创新代替存量博弈,驱动中国经济向上向好的同时,为世界经济开辟新空间,注入新动力。
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不断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发展迅速,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2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36%,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出口比重大幅上升,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智库机构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研究所发现,在与大多数经济体的贸易中,中国的出口国内附加值显著增长,表明中国已经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移动,不少科研成果已进入商业转化阶段。
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拍摄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活动现场(2023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中国科技创新催生众多新业态,开辟出增量发展新空间。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在数字支付、电子商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有力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报告认为,作为应用数字技术的先行者,中国正在改写全球数字化格局,并为远在海外的创业公司提供支持和启迪,极有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在绿色经济领域,中国在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创新极大推动了全球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比亚迪近日宣布将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预计为当地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肯尼亚智库非洲政策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刘易斯·恩迪舒认为,中国借助技术和规模优势,探索出一条高效、清洁的发展路径,在全球能源系统转型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树立了全球标杆。
中国对外共享科技创新资源,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新机遇。中国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6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成2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70多个海外产业园,建立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建设9个跨国技术转移中心。作为中国共享科技成果的典型案例,雅万高铁的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惠及印尼民众。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外资外企看好中国创新资源和环境,纷纷加大在华研发投入。2023年,德国西门子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人民币,在成都建设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国智造基地;大众汽车集团在合肥建设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
作为创新大国,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作为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留下了鲜明印记,为全球经济增长培育新动能开辟新空间。在国际格局变乱交织的当下,中国是持续推动世界经济前行的关键力量,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来源:新华网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